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聚焦玻璃新材料,注入发展新动能
今年5月,由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研院)自主研发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亮相。
这种厚度为30-70微米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系列产品,在具备可弯曲折叠同时,又兼具玻璃的种种特性,耐高温、硬度高、透过率高、气密性高、平整度好,即使在氧化和光照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机械和化学性能。
走进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研院展厅内,3张比A4纸还薄的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被摆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员介绍,在智能时代,柔性显示可以摆脱传统显示形态的束缚,与更多的应用场景“自由嫁接”,真正实现“万物皆显示”。
工业制造领域流传着一句话:“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产品”,如今,柔性可折叠玻璃问世,让显示行业的发展进入又一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中研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带领团队开展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关键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成功开发出厚度30-70微米系列的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其中30微米产品厚度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目前,中研院已形成‘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全流程工业化产业链,保障了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工作人员介绍,柔性显示玻璃已被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穿戴显示等多个领域,按照一天折叠100次计算,柔性玻璃在折叠手机上使用年限可超过27年,而我国手机平均更换的周期仅为2.2年。
除了把玻璃做“柔”,中研院把玻璃之“薄”也做到极致。
超薄信息显示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材料,由于研发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极大,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
针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缺失,中研院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下大功夫,2018年4月稳定量产出世界最薄0.12mm超薄浮法电子触控玻璃。“这与市面上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步趋向轻薄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工作人员介绍,自2014年起,中研院建成投产玻璃智能化生产线,并每年一个新台阶,超薄浮法电子触控玻璃厚度从0.55mm、0.3mm、0.2mm、0.15mm,最终生产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浮法电子触控玻璃,实现了从超薄到极薄的跨越,玻璃工业逐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作为科技研发的“国家队”,近年来,中研院坚持创新,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电子信息显示、海洋勘探、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信息显示玻璃为进入智能化社会提供了交互的“窗口”;太阳能玻璃为光伏产业的引领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特种玻璃为交通运载、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作出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要把显示玻璃向大尺寸化、复合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希望研发出10微米的极薄玻璃,作为半导体、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新型基底材料,其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彭寿团队开始攻克下一个目标。